【电子计数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商业行为也越来越现代化,人们对商品度量的速 度和精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利用作用于物体上的重力来测量该物体质量(重量)的计 量仪器称为秤,装有电子装置的秤即为电子秤。 商业流通领域中经常要进行各种精度范围的重量测量, 妥善完成这些工作对商业 行为的完成至关重要。随着商品种类的不断丰富,对度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 秤砣加秤盘模式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商业零售的需要。 同时商品种类的繁多和对服务更 高的要求也促使电子秤的功能进一步扩展,而成为集度量、结算于一体的商业销售终 端。 因为经营成本的考虑,系统不可能采用复杂昂贵的微机处理系统,而商业运作 的高流量又要求系统完全稳定可靠,基于成本考虑功耗又不能太大,而系统功能相对 非常单一专项,所以适合采用单片机驱动。 本着这些思想,本商用电子秤系统设计由传感器、A/D 转换、单片机和 LED 显示 器等组成,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精度高等优点。
【电子计数秤】对产品设计和加工工艺进行了改革,1961 年至 1962 年全国性统一设计台、 案秤图样,统一和改造了计量杠杆、刀、刀承等主关件的加工和装配工艺,不仅有利 于批量生产、降低成本,更主要的是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精度。 第三阶段是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中期,由于光电技术的应用,机电结合的衡器 产品问世, 示值部分由刻度指示改为数字显示, 称量信息可输出, 便于实现自动控制。 第四阶段是七十年代末起始的衡器产品电子化。 我国着手研制电子衡器起步于五十年代末,同发达国家起步时间相差无几,当时 国家也给予了一定的支持。早在六十年代,国家在外汇很紧张的情况下拿出 20 万美 元供衡器工业从日本、西德、意大利等国引进样机和加工设备(1966 年从日本引进 了表头式机械汽车衡、电子吊秤、电子皮带秤等样机,从西德和意大利购买了光学曲 线磨、摇臂钻等)。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财政实行拨改贷、贴息贷款后,国家用于衡 器工业技术改造的投入迅速增加,引进的设备和技术越来越多。但是,由于长期闭关 锁国和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加之衡器行业技术人才匮乏、电子元器件研制和生产的 大环境还很薄弱、 消费观念滞后等多方面的原因, 致使电子衡器的研制步伐极度缓慢, 其间甚至于停滞,导致到八十年代初仍处于低水平,同国际电子衡器迅速普及和研制 水平迅速提高形成了越来越大的差距,特别是称重传感器、称重显示器的精度和稳定 性差,严重制约了我国电子衡器的发展,当时在工业用衡器中电子产品也只有大约 1%。从"六五"中期到"七五"期间,衡器工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步伐逐步加快,也 取得了实效。